道路安全警示系统
道路安全警示系统针对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,实现普通干线公路平交路口、车流交汇处安全风险警示、及交通安全诱导等安全管控的可视化、智慧化,有效提升道路安全管控智慧化、自动化能力和道路安全应急处置水平。同时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通过4G/5G网络,将车流、车速等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,为交通规划、预测分析提供数据支撑。
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提出的“建设交通强国”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、着眼全局、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,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,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。
刚要提出“构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”,其中“交通安全”被列为首要目标。
本产品针对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,采用77GHz雷达、视频分析等多模感知技术、去中心化的终端自组网技术等,通过风险定量模型算法,预测交通参与者通过的安全风险,实现普通干线公路平交路口、车流交汇处安全风险警示、及交通安全诱导等安全管控的可视化、智慧化,有效提升道路安全管控智慧化、自动化能力和道路安全应急处置水平。同时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通过4G/5G网络,将车流、车速等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,为交通规划、预测分析提供数据支撑。
国省道作为我国公路网的主干组成部分,承载全国交通运输的要运力。但这类道路存在较多的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,随着道路条件的日益提升、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,该场合下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渐突出:
1交通参与者检测采用雷达探测、视频等多种检测方式。
2选用嵌入式主机作为处理单元接收外部输入,控制显示、语音模块。
3选用智能运维模块用于设备工作、环境状态采集。
4选用网桥实现两点间通信。
5选用4G/5G全网通双网口路由器。
6通过无线网络,向云端实时上传道路、设备状况等信息。
A区雷达感应来车,向B区行人预警左侧来车
B区雷达感应行人,A区域向机动车预警行人即将通行
主路警示端
支路警示端
针对事故多发路段,可进行特定路段间的区间测速。例如:距离较长、岔路比较多、路况复杂、车速较快、道路限速但没有测速设备的路段等。
选定特定区间,例如A、B两点之间,在A\B端增配高清智能相机,对过路车辆进行拍照,并计算车辆在区间内的平均行驶速度。
记录的数据可综合分析流量、车速,为交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、安排警力巡查、建设交通安全设施等决策提供数据基础。
在雨、雾、雪、大风等天气条件下,能见度较低、路面湿滑,司机、行人的视线受到影响,同时制动距离增加,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。采用气象仪+安全桩联动预警的方式,强化恶劣气象下的安全预警效果,降低事故发生概率。气象仪将监测到的气象数据推送到附近指定的安全桩,实现联动预警。
通过汇集多个安全桩采集的大数据实现多种信息的高精度监测
设备到设备通信(Device to Device , D2D)是指用户数据可不经网络中转而直接在终端之间交互,与传统的网络通信架构相比,在提高频谱效率、提升用户体验、扩展通信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
在D2D通信模式下,用户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传输,有限降低了蜂窝通信中、用户数据经过网络中转带来的延时,由此可提高了链路传输效率和即时性。
通过雷达感知距离、速度,判断行人通过道路是否安全;通过D2D通信技术,实现设备高速互联,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人通过风险定量算法模型。通过该模型在行人通过的跟踪过程中,给出不同的安全风险警示。
高危路段因存在视觉盲区或视觉阻塞、且行人存在侥幸行了,而易产生交通事故。产品针对于此类问题,根据大数据分析和风险定量算法,实现了“实时双向感知,实时双向预警”。这种感知预警方式、使潜在的交通冲突双方信息互通,使交通参与者对于存在的交通危险认识更为直接。
产品采用77GHz雷达、视频分析等多模检测方式,相较于24GHz雷达,具备更高的距离分辨率、速度分辨率和精度。对车辆和行人的速度、到达距离监测更为精确、及时。
针对人、车采用不同的警示方式(行人通过声音+文字提醒,车辆通过灯光+文字提醒)。另外,可配合导航APP进行提醒,多重的警示方式使人们对交通危险的防范意识更高,极大降低因缺乏警示信息和交通不文明行为造成的事故。
设备分为立柱式和挂杆式,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搭配组合;设备集成化,安装简单,供电模式多样,无需复杂的工程施工,可实现快速安装,快速运行,场地适用性强。